进入2025年以来天盈财富,尽管大盘表现略有起色,但A股散户参与度却总体呈现下降趋势。最新市场数据和专家分析已印证了这一点。
一、散户数量与活跃度下降
1、账户数量变化
自然人投资者账户总数达2.3亿户(含一码通账户),但活跃交易账户(近一年有交易记录)约5000万户,较2024年下降10%。
根据银行证券《散户行为白皮书2025》数据,2025年A股散户数量预计降至2.1亿户,占总账户数的90.36%。
2025年5月新开户155.56万户,环比4月下降19.16%;但6月回升至165万户,2025年上半年累计新开1260万户。
2、交易活跃度
A股有效账户约1.56亿户,其中自然人活跃账户占比77%(约1.2亿户),全职股民仅占活跃账户的0.8%。
资金分层明显:80%的小散(资产
3、交易贡献度
2024年散户贡献60%-70%的交易量,但交易占比较往年略有下降;
小额账户(
日均交易额占比降至62%(2 020年为82%),短线交易显著减少。
二、投资行为发生变化
1、资金流向
散户通过公募基金等间接入市的比例上升,权益类基金规模突破9.8万亿元(同比+15%),但直接参与交易的散户资金减少。
2、避险行为
黄金ETF持有量同比激增170%,国债逆回购日均交易额达1.2万亿元,反映风险偏好降低。
三、A股机构化趋势加速
1、持仓结构
散户持仓市值中,通过基金持有的权益类资产占比升至47%(2024年为38%),个人直接持股比例相应下降。
2、政策影响天盈财富
强制分红新规(盈利企业分红率≥40%)、退市赔偿机制等制度优化,进一步削弱散户直接操作意愿。
导致散户参与度下降原因
根据最新市场数据和专家分析,A股市场呈现出散户参与度下降的趋势。这一现象涉及多方面因素,并对市场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。
一、机构投资者成为股市的主要参与者
近年来,机构成为市场交易的主力军,已成为当前A股市场的结构特征。
1、机构主导市场趋势
近年来A股机构化进程加速,公募基金规模已突破30万亿元,但散户仍贡献60%以上的交易量。这种"机构定价+散户提供流动性"的格局使得市场呈现"慢涨急跌"特征。
2、量化交易冲击
量化机构以毫秒级速度交易,而散户受T+1限制,导致前者能捕捉80%的短期交易机会,后者往往成为接盘方。2025年数据显示,量化交易占比已达市场总成交的35%,显著挤压散户生存空间。
高频量化策略导致散户传统战法失效,连板战法溢价从2020年7.2%转为-1.3%。78%散户因量化交易收益下降超30%,近5年人均亏损超10万元。
二、无散户行情的可持续性
1、资金面支撑
当前行情主要由险资(考核周期延长至5年)、社保基金等长期资金推动,这些资金偏好白马权重股,形成"指数涨而个股分化"的局面。东方财富数据显示,2025年7月险资单月净流入超800亿元,主要配置银行、电力等低估值板块。
公募基金规模达30万亿元,私募19.97万亿元,合计掌控A股约45%流通市值。QFII持股散户占比从2020年28%降至2025年14%,定价权弱化。
2、流动性风险
若散户持续离场,市场日均成交额可能从当前的1.4万亿水平下滑。历史数据显示,当两市成交跌破8000亿时,机构调仓难度加大,容易引发流动性危机。
3、政策托底效应
央行通过MLF操作、专项债发行等工具维持市场流动性,2025年6月降准释放1万亿资金,部分对冲了散户资金流出的影响。
三、投资能力局限:
44%散户为高中及以下学历,仅10%能实现稳定盈利。情绪化交易明显,平均持股周期不足两周,仅30%设置止损点。
四、市场环境变化:天盈财富
新股高溢价发行(20-30倍PE)透支成长空间,导致"高开低走"。退市常态化(2024年退市55家)增加投资难度。
五、投资者保护亟需加强
尽管近年来证监会强化分红约束(2024年分红2.4万亿元)和价值投资导向,先行赔付机制和代表人诉讼制度正在逐步完善,如泽达易盛案赔偿13亿元。但相关赔付制度仍需进一步细化,并形成法律法规,只有这样才能令投资者没有后顾之忧。
散户参与度下降对股市的影响
一、资金结构重构:
机构主导权增强(掌控45%市值),市场风格向"核心资产"集中。
小额散户(
二、流动性分层:
机构间直接博弈加剧,部分股票日成交不足百手;
量化交易受限可能导致买卖价差扩大,增加交易成本。
三、市场表现出现变化
1、波动性变化:
沪深300年化波动率从2022年25%降至2024年15%;
结构性行情突出(2025年5月1619只个股上涨vs 3702只下跌)。
2、投资逻辑转变:
"炒小炒差"模式式微,高股息策略受捧(中证红利2024年涨12.3%);
AI投顾覆盖率已达50%,散户决策从"情绪驱动"转向"数据驱动"。
四、对市场生态的影响
积极的一面
1、市场规范性提升,信息披露质量改善;
2、长期资金(保险、养老金)入市,预计每年增配3000-4000亿元。
不利的一面
1、券商手续费收入可能减少(散户贡献90%交易笔数);
2、游资生存空间压缩,涨停股次日溢价从7.2%降至-1.3%;
3、市场"人气"下降,可能影响国民金融素养提升。
没有散户,A股这一轮行情还能维持多久?
事实证明,一轮没有散户参与的行情通常难以长期维持,因为散户是市场交易的核心力量之一。一个没有散户参与的股市,将会呈现出以下局面:
1、流动性枯竭
散户贡献了市场约83%的印花税和佣金收入,其交易行为直接维持着市场的日常运转。若散户退出,市场成交量可能骤降,部分股票交易量可能不足百手,导致流动性枯竭。
2、规则适应性调整
现行交易制度(如T+1机制)与散户操作习惯深度绑定。散户退出后,市场可能面临交易规则重构需求,例如调整做空工具使用权限、量化交易频率限制等,以维持市场秩序。
3、长期存续条件
若散户完全退出,需依赖机构投资者维持市场活力。机构投资者虽规模庞大(2023年机构持股比例超67%),但其操作策略更偏向长期价值投资而非短期交易,可能影响市场波动率。若监管层能通过制度优化(如完善做空机制、平衡融资与投资功能)平衡各方利益,市场或可维持稳定。
由于散户占市场交易量的60%以上,其买卖行为直接影响市场流动性。若缺乏散户参与,行情容易陷入“有价无市”的僵持状态,例如当前A股成交量维持在8000-9000亿元区间,缺乏增量资金推动指数突破。
4、其他资金接盘的潜力
外资回流:2025年7月美元指数走低,外资回流中国市场可能带来约10万亿元增量资金,若主要流入蓝筹股和龙头股,可能推动行情延续。
政策托底:国家队的7.4万亿元资金通过护盘行动维持市场稳定,但受限于房地产低迷、出口承压等经济因素,难以单独支撑行情。
5、行情维持时间
若仅依赖机构或外资维持行情,通常难以超过半年。例如2024年美股、欧洲股市在2024年下半年见顶后,缺乏散户参与的行情仅维持到2025年上半年便出现明显下滑。
综合以上信息分析,如果没有散户参与,由于缺乏增量资金支撑,A股此轮行情难以持续超过半年。若有其他资金接盘,可能延续1-2年,但需考虑经济基本面压力对长期走势的制约。
目前,A股市场正在经历从"散户市"向"机构市"的转型过程,这一变化是市场成熟化的必然趋势。监管层通过完善基础制度(如分红、退市、赔偿机制)加速了这一进程,而量化技术的普及和机构资金的壮大,则从市场层面推动了结构性变革。
未来散户可能更多通过间接方式参与市场。这种转变既带来市场稳定性提升的积极效应,也面临流动性分层、市场活力减弱等挑战。但就目前情况来看,中国股市这一转变趋势尚未到来,在此过程中,如何增强投资者信心,将散户留在股市,是目前管理层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。
#图文作者回归激励计划#天盈财富
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