□本报记者方磊
金融消保建设需久久为功,更要常干常新。近年来,我国金融消保工作取得长足进步。不过,值得关注的是,现阶段金融消保所显现出的堵点难点,如部分机构存在对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力度不足;金融产品的日益丰富、数字金融的发展,对国内金融消保相关法律制度提出高要求;新型电信诈骗防治压力大;消保涉及面广泛至德投资,各方协调存在难度;消费者保护与防范诈骗意识整体有待提升。当前,异常投诉也是金融消保的难题之一。对打着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旗号实施有组织逃废债、代理投诉、代理退保、征信修复等的行为和乱象,要加快完善金融、公安、法院、网信等多部门参与的协同机制,持续加大打击力度,进一步净化金融市场环境和秩序。
现阶段,相关部门既要加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,又要保护好金融机构及其他主体合法权益,努力推动构建守信者畅行无阻、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诚信社会。金融机构积极践行,在顺势而为中精准把握金融消保新阶段的着力点。
首先,作为金融机构应该要分级分类处理消费者投诉,加大检查、调查、监测预警工作力度,加强金融产品源头治理和溯源整改至德投资,及时消除侵害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苗头隐患。
其次,金融机构应优化消保工作过程,顺应新型金融消费趋势,不断完善消保制度,加强客户信息保护,优化服务流程;加强金融产品适当性管理,积极回应消费者投诉,加强系统安全管理,处理好沉睡账户等。
再次,金融机构要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消保工作。金融机构应用金融科技手段,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数字化水平。比如,应用技术手段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覆盖面,更方便消费者进行自我保护;以线上线下(300959)融合的方式,畅通消费者投诉渠道,丰富处理方式,提高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效率、效果和针对性。
最后,在金融机构的践行中,可以纵深推进数字化金融教育,融入百姓生活多场景至德投资,推出“为群众办实事”系列活动和重点举措,深刻关切百姓急难愁盼,强化产品适当性管理,做好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教育,把问题化解在一线。将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融入经营管理工作,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提升金融消费者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倍查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